下一代成长的守护者——彭德华

发布者:胡正军发布时间:2011-03-30浏览次数:2158

    彭德华同志,女,汉族,1937年生,1959年参加工作,1985年入党,2000年7月退休, 退休前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现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协会理事、甘肃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老教授协会理事、甘肃省老教授协会关爱团成员、西北师范大学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理事、西北师范大学离退休职工党委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西北师范大学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兼任省家教协会讲师团成员、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报告团成员、团省委第三届、第四届少工委委员等社会公职。
    彭德华教授在岗时就已经关注青少年的教育工作,退休后她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十年来,她走遍了甘肃的地市县,她的听众有中小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有教育工作者、家长、监狱管理人员、司法部门工作人员等等,为培育青少年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关心大学生发展与成长
    针对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合适的处理办法,将会变成学生心理健康的障碍。
    针对此种情况,彭德华教授每年都在给在兰高校大学生做心理健康讲座。如给西北师大教育学院大学生做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连续两年给兰州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600名大学生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报告,被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聘请为讲座教授;2009年给西北民族大学1000名研究生做“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调适”报告;2010年给甘肃农业大学200余心理辅导老师和学生心理委员做“如何调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报告。
    二、关爱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面临着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新困难、新挑战,这既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面临这样的形势,迫切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他们分清是非、明辨真伪、排除干扰、坚定立场,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
    为了让青少年健康成长,彭德华老师为康乐县三中的2000名学生做“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报告,为康乐县三中120名教师做“中学教师心理素质修养”报告;为金昌市教育局和永昌县教育局的1600名中小学教师做“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为临洮示范小学的2000名家长和学生做“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报告;为安宁区教育局的200多位学生、教师和家长做“中小学教育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报告。2010年7月,在庆阳地区7县一市做了8场关于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报告,受益者7000余人。11月,为皋兰县什川中学和什川明德小学1000余名家长做“如何做一个合格家长”的报告,得到家长们的认可和欢迎。
    三、关注失足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2008年以来,彭德华老师先后到兰州市少管所为服刑的少年管教人员做“战胜心魔、重塑自我”的报告;为兰州监狱、兰州女子监狱和兰州女子劳教所的狱警人员作“狱警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狱警如何与服刑人员正确沟通”报告,与部分女性服刑人员作面对面的心理疏导。2009年为白银监狱局举办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培训班的79名学员讲课50课时;为兰州市监狱局狱警心理咨询师培训班110名学员授课24课时;为博耀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的50位学员进行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培训授课30小时。
    另外,彭德华老师常年为甘肃省团校培训心理健康咨询师,以便他们更好地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彭德华教授是一位视教育工作如生命的人,在教育战线一干就是50多年。在退休后的10年里,她仍然退休不退岗,继续辛勤地耕耘在自己深爱的教育战线上,积极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彭教授先后荣获“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西北师范大学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又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在平日的生活中,彭老师有超出常人的生活境界,有坚定不移的理想追求,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化修养,用自己儒雅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周围的老年朋友们,大家有心里话都愿意跟她讲,生活中有不愉快的事情,都愿意跟她说。她是一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扶持者、辅育者,也是周围同事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