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暑期,根据学校《西北师范大学纪念兰州办学80年活动方案》,校团委、离退休职工党委共同组织师生社会实践小分队重走西迁之路,实地寻访学校西迁办学旧址,开展学校名人轶事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引导师生从学校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吸取精神力量,自觉树立热爱师大、建设师大的主人翁意识。
7月14日,由15名师生组成的“西迁精神•薪火相传”寻访团从兰州出发,带着对历史的感恩与崇敬,先后寻访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马道、勉县褒城、城固二中、城固文庙、教场、董家营乡古路坝、甘肃平凉师范学校等10余个西迁之路行进点,重点考察参观了记载着西北联大办学历程的汉中古汉台博物馆、城固县博物馆、张骞墓、西北大学博物馆等馆藏历史文物。
7月15日,寻访团在城固县教体局领导及城固二中蒋茂校长的陪同下,在城固二中校史馆缅怀了西北联大教育学院的师生们在城固办学的光荣历史,同时还参观了当年西北联大时期师生共同栽种的柏树、2002年西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两校大学生自行车寻访活动纪念碑、见证了城固二中发展变迁的棠棣树,在这些带有传承意义的鲜活历史面前,寻访团的师生们再次重温了抗战烽火中从古都一路西迁的办学历史,深刻感受了教育先辈“爱国担当、扎根西北、忠诚奉献、自强不息”的“西迁精神”。寻访团还在城固二中举行了“西迁精神•薪火相传”主题座谈研讨会和联谊活动。座谈会上,两校师生及老校友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而在联谊活动中,两校师生节目精彩纷呈,独唱《祖国,慈祥的母亲》、《甘肃老家》、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诗朗诵《师大,一路走来》、小合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师生校歌联唱等,演出过程中,两校师生进一步深刻地领悟到了“西迁精神”的可贵。两校学生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让西迁精神指引自己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返回兰州的路途上,寻访团师生再次重温了当年李蒸校长率团从城固继续西迁前往兰州的那段历史,情景再现在那战火纷飞、环境恶劣、资金匮缺的情形下,以李蒸为院长的西北师院师生白手起家,同甘共苦,共渡难关,在黄河沙滩上建设出了一所大学校园,将教育的火种撒播在广袤的沃野上,生生不息,形成了燎原之势,留在西北,永久地留在西北。
几天的行程里,寻访团师生收获颇丰,老师们在参观中感叹道:“西迁精神”最为可贵的就是体现在师生们身上的那种兢兢业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大学之道,在于立德树人,在于培育英才。我们作为教师要传承西迁精神,就是要传承好先辈们不畏艰辛、坚持办学的理念。我们常说不忘初心,就是要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杰出的人才,这也是我们接好接力棒、为之不断奋斗的前进动力。”来自文学院的衡均老师题下《蝶恋花•追梦师大西迁》两首,浓缩了师大80年的办学起源和办学历程,再现了一代代师大人不畏艰险、矢志不渝、坚守教育强国的初心和使命。同学们表示:作为当代师大人,我们更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秉承“西迁精神”的崇高伟大,不忘初心,奋勇前行,让“西迁精神”薪火相传,并在新时代绽放华彩,重走西迁路,为的是传承好西迁精神的精髓,践行西迁精神的奉献和担当。沿着先辈走过的足迹,我们步履铿锵,足音响亮!
附:《蝶恋花.追梦师大西迁》
其一
暖语轻声说学府,外辱促成,烽火西迁路。临大西安足难驻,巴山秦岭通幽处。
阜地得天钟城固,文庙铭心,魂系棠梨树。校训公诚与勤朴,铎声响彻千山谷。
其二
运降金城沾雨露,重设杏坛,情系安宁堡。共济时艰修园圃,黄河可证酸甜苦。
正道明德清流赋,莺语书声,行旨合圆术。桃李春风从此沐,初心不改写新谱。